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培养干部“要突出政治训练,重点是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。这个事情不要怕花时间、花精力。”今年的全国、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均强调,要把学习新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,同学习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,加强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。年轻干部只有打牢政治理论的底子,才能行得稳、干得好、走得远。
加强政治理论学习,是“行得稳”的需要。党的十九大提出,要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”,新时代组织工作路线提出干部选用要坚持“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”。“高素质”首先指的是政治素质,“德”首先指的是政治品德。政治素质过硬,离不开政治理论过硬;政治站位清醒,离不开政治理论清醒。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深刻警示我们,党的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,归根结底是思想“总开关”出了问题,放松了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改造,放松了对党的政治理论的学习。共产党人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、共产主义,这是党的立身之本,是党员的信守之“道”。丢掉这个“本”,就会成为无本之木;忘了这个“道”,就会走上歪门邪道。“思想的田野,真理不去占领,就会杂草丛生。”年轻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,是身体“补钙”的过程,是思想“清源”的过程,把“第一粒扣子”扣好,才能行稳致远。
加强政治理论学习,是“干得好”的需要。有一种观点认为,最基层的干部,从事的都是具体的事务性工作,而政治理论属于上层建筑,高不可攀,与基层工作贴得不紧,学了用处不大,这是非常片面肤浅的观点。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,都是为党工作、为人民工作;党的一切工作,都是在党的政治理论指导下展开的。学习掌握政治理论,才会有大格局、大视野、大境界、大情怀,才不会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淖坐井观天、不识大势,干起工作才会有激情、有动力。战争年代也好,和平时期也好,无数共产党员在艰苦的环境中,在平凡的岗位上,默默坚守,无私奉献,几十年如一日,干出不平凡的业绩,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?就是出于对党的热爱和信任,出于对自己所信仰的真理的坚持。学习党的政治理论、理解党的政治主张、领悟党的政治路线,再小的岗位,再平凡的工作,一样可以干得有滋有味、有声有色。
加强政治理论学习,是“走得远”的需要。年轻干部刚刚迈上“从政第一步”,成长的道路很长。想要走得远,手里要有粮,肚里要有货。手里无粮心发慌,腹中空空难立足。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中,会遇到各种各样现实问题,而要解释好这些现实问题,需要从党的政治理论中去寻找答案。古人说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,从博学到笃行,这中间是有逻辑先后顺序的。年轻干部沉下心来重温党的政治理论,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、社会主义建设规律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,从中可以找到很多在工作实践中有用的东西。把政治理论的“大道理”转化成群众听得懂的“小道理”,更好地宣传群众、发动群众,也是一种政治能力。这个能力对党员干部来说,是第一位的能力,是最基本的能力。
(阜宁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、统战部部长周达虎,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