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,7月9日,康复学院“石榴籽”健康守护团走进淮阴区马头镇张庄镇村,组织开展“医心共筑健康梦,石榴花开民族情”民族团结主题实践活动,以专业服务与文化浸润相结合的方式,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。


健康护航:构筑全民健康防护网。活动期间,学院中康专业张林落老师为村民提供血压、血糖检测服务,结合检测结果向老年人系统讲解健康生活注意事项,并量身定制饮食与作息建议;中康专业陈世龙老师针对夏季气候特点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中国传统夏季养生知识,现场同步开展推拿按摩、艾灸体验等服务,使村民在实践体验中感受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。在八段锦教学环节,村民们跟随志愿者的指导认真学习,通过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,深入体悟健康养生之道。


文化聚力: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。活动现场,志愿者与村民携手制作“石榴抱籽”剪纸作品,将非遗技艺与民族团结理念有机融合,使传统手工艺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。志愿者化身文化传播者,以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语言和身边事例为切入点,将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的深刻内涵转化为鲜活故事,让抽象理念转化为“我们都是一家人”的朴素认知。活动中,志愿者与社区儿童共同创作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手抄报、绘制主题帆布包、编织象征团结的花环,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实践中自然生长。
此外,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韩达哉养生茶的文化体验环节,参与者在茶香中聆听非遗传承故事,在品茗交流中增进文化认同,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浸润中不断深化。活动现场,志愿者与社区居民共同唱响《爱我中华》,清澈童声与真挚歌声交织,生动传递出各族人民心手相连、共创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。


薪火相传:共话乡村振兴新篇章。在马头镇张庄镇村红石榴家园,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观学习党的民族政策。墙上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标语醒目鲜明,志愿者以童趣化语言结合展板图文故事,向孩子们系统讲解各民族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和谐的深刻内涵,阐释党的民族政策如何如阳光雨露般滋养各民族共同成长。在“石榴抱籽”互动游戏中,孩子们与志愿者手拉手围成圆圈,象征各民族紧密相连,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的理念在欢声笑语中融入每个人心田。
随后,志愿者与淮阴区马头镇张庄镇村村书记沙海华进行深入访谈。作为淮安市四个民族村之一、淮阴区唯一的少数民族村,张庄镇村具有独特的民族融合特色。沙书记结合村庄实际,详细介绍了村里促进民族团结的实践经验:为高效服务村民、推进各项工作,村里专门设立“五老理事会”,负责协调处理村内重大事务,广泛动员各民族群众参与村庄建设。通过持续深化坦诚沟通,回汉群众凝聚力不断增强,在乡村振兴项目推进过程中始终同心同德、协同发力,形成“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”的强大合力。
访谈中,沙书记勉励志愿者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,持续关注村内老年人健康需求,将推拿、艾灸等中医特色技法及实用养生知识送到群众身边,定期开展健康讲座,普及饮食养生知识与八段锦健身方法,以专业知识为民族团结工作贡献力量。

此次活动中,康复学院“石榴籽”健康守护团以专业实践为桥梁,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各个环节,不仅让医学院校的服务优势在乡村落地见效,更使师生在与各族群众的深度互动中,对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有了更鲜活、更深刻的体悟。
(撰稿:朱静 摄影:秦瑞 审核:曾巨祥)